心力衰竭关键在早治疗早预防
- 作者:lbianji 文章来源:中国心肌病心衰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23
心力衰竭是多种疾病损害心脏结构影响心脏功能的共同结果。要预防、治疗心力衰竭必须了解导致心力衰竭的原发病因。经有关专家的调查分析可知,直接导致心衰患者死亡的原因依次为:泵衰竭(59%)、心律失常(13%)、猝死(13%)。
预防心力衰竭的重点,一方面为防治冠心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疾患,另一方面则是在发生这些疾患后如何防止向心力衰竭发展。采取措施越早效果越好。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包括心肌重塑和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后异常分泌。例如,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坏死的心肌被结缔组织取代,没有坏死的心肌细胞也会发生肥大、凋亡,由此而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同时,多种内源性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被激活,例如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激素和细胞因子的长期、慢性激活促进心肌重塑,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后者又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一细胞因子等,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心力衰竭的这种重塑、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改变是潜在隐匿的,在早期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普通检验检查也发现不了异常变化。等到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时,要让已经重塑的心脏向原本结构逆转,控制异常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导致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已经不太可能,因此权威心脏病专家提出:将预防心力衰竭的“战线”前移。这个概念把心力衰竭的发展分成4个阶段:
A:有发展为心力衰竭可能的高度危险患者,但没有心脏结构性病变;
B:有心脏结构性病变,但从来没有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
C:过去或目前有心力衰竭症状并有心脏结构病变的患者;
D:终末期患者,需要特殊治疗,例如机械循环装置、持续静脉使用心性肌力药物、心脏移植或临终关怀。
这种新的分级方法以发展为心衰的危险因素和心脏结构变化为根据,在左室功能不全或症状出现以前便采取治疗措施,可降低心力衰竭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咨询电话:0311-85839177;微信:19933007320;QQ:1274436468
-
· 立秋时节如何养生?
· 祝贺2024河北长城心血管病论坛暨长城心律失常、
· 如何预防高温急性心肌梗死
· 左心耳封堵术
· 乱跳的心脏——房颤朋友必知
· 高血压对血管损害触目惊心
· 祝贺2024河北长城心血管病论坛肥厚型心肌病专场
· 心衰患者如何控制出入量?
· 我院与河北省血液中心签署无偿献血协议,并组织
· 以等级评审为契机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长城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