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心血管重点建设项目单位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肌病心衰网 >> 心衰 >> 心衰常识 >> 正文

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机制

    心肌病是心肌疾病病程中的常见表现之一。在心肌疾病中,心肌细胞的死亡使数目减少及存活心肌功能的功能下降时导致心力衰竭的始动原因。一旦心力衰竭的过程启动,则有多种因素参与其发展变化过程。
    传统观点认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结果。近年来,新的观点认为除血液动力学障碍以外,还存在原发或继发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与细胞因子分泌异常。
    心肌病造成心功能降低时,交感神经系统(SNS)活性增加,可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有利于维持心排血量,使衰竭心脏功能得以改善;其次,收缩动脉维持血压和重要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收缩静脉增加心脏回流和心室充盈压,改善心室舒张功能。另外,增加心率及心肌收缩力可增加心肌耗氧量,使心肌长时间处于能量不足,加重心肌细胞的损害使心功能恶化;高浓度的儿茶酚胺会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及心室功能,并诱发各种心律失常;SNS活性增高,还可使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和钙离子浓度增加,促进心肌细胞的坏死和凋亡。
    交感神经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分泌增加,亦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并加重钠水潴留,使心排血量进一步下降,CHF恶化。心肌组织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使血管Ⅱ生成增多,心肌细胞外基质增生及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还能促进心肌纤维组织的生长,增加心肌硬度,从而导致心肌肥厚与心室扩大,即发生心室重构。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另一个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ET1)也升高,ET1通过引起血管收缩,正性肌力,导致心肌肥大及通过激活或促进其它激素等作用方式引起心肌缺血及心力衰竭。基于以上的研究,神经内分泌系统作为一种对左室功能不全的代偿反应被激活,为我们运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通过药物治疗降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活性,目前已成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措施。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治疗CHF,其机制除了直接保护心脏免受儿茶酚胺的毒性作用外,还可抑制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如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内皮素-1。
    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IL6等。TNF-α是由激活的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它参与介导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特别是在CHF的发生及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1990年,Levine等首先发现,慢性心衰伴心源性恶液质的患者,血清TNF水平明显增高,以后又有许多学者证实了这一现象,且血清TNF浓度与心衰的临床特点密切相关。细胞因子与细胞凋亡有密切的关系,他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心脏功能产生不良作用。

 

    咨询电话:0311-85839177;微信:19933007320;QQ:1274436468
心肌病 | 扩张型心肌病 | 围产期心肌病 | 缺血性心肌病 | 原发性心肌病 | 风湿性心脏病 | 糖尿病性心肌病 |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
心肌炎 | 病毒性心肌炎 | 酒精性心肌病 | 肥厚性心肌病 | 高血压心肌病 | 肥胖性心肌病 | 冠 心 病 | 肥厚性非梗阻性心肌病
心衰 | 心悸 | 心梗 | 心绞痛 | 心律失常 | 传导阻滞 | 窦房传导阻滞|心房传导阻滞
房颤 | 室颤 | 猝死 | 肺栓塞 | 心脏骤停 | 脑 栓 塞 | 室内传导阻滞
普及宣传心肌病、心衰等疾病知识,使患者在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少走错路、弯路——是我们的义务!
注:本站所有信息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代表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微信:19933007320,电话:0311-85839177 地址:石家庄东开发区中山东路802号
乘车路线:火车站东广场乘516路到长城医院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