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
- 作者:xiaogu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29
酒精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酒精直接作用于心脏,损耗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膜屏障保护作用丧失,影响心肌细胞离子的跨膜转运。从而使钾、磷酸盐和镁从心肌细胞内逸出,膜表面离子失衡,最终使细胞不能维持正常的膜电位,同时使细胞膜的细胞间质交换和信息传递受阻。
酒精代谢产物使三羧酸循环中某些酶,如谷草转氨酶(GOT)、苹果酸脱氢酶、异枸橼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LDH)和醛缩酶等从心肌细胞中逸出,影响心肌细胞功能,使心肌细胞不能有效地利用脂肪酸产生能量,并使甘油三酯在心肌中堆积。脂肪转运异常和肌原纤维的三磷腺苷酶活性改变,对心肌本身具有直接抑制作用。
血液中高浓度乙醇直接损害心内膜,使心内膜形成局造性纤维化。
长期饮酒可致使体内钙平衡失调,由于钙内流减弱,离子通道数量减少及活性受抑,使胞浆内游离钙浓度降低,因而削弱了心肌收缩的始动力与调节功能。
长期饮酒还可影响收缩蛋白功能,通过改变调节蛋白结构而致使收缩蛋白间架桥循环运动异常,或使肌钙蛋白C复合物的钙敏感性降低,共同造成心肌收缩力减弱。
长期饮酒亦可干扰脂质过氧化过程,酒精诱发的某些心肌内质网、线粒体损害与脂质过氧化相关性损害极为相似,因而推测脂质过氧化活动可能在本病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但给予足量的维生素E(一种抗氧化剂)却并不能有效地预防本病发生的事实表明,其作用尚有待进一步加以证实。
有学者认为酒精饮料中的附加剂(如氯化钴)与酒精性心肌病的发生有关,钴可影响线粒体高能磷酸化物的利用,从而诱发心力衰竭。
长期饮酒者体内乙醛浓度升高,乙醛与许多蛋白质,尤其是赖氨酸残基有较高的亲和力,两者结合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高浓度免疫物质。
咨询电话:0311-85839177;微信:19933007320;QQ:1274436468
-
· 立秋时节如何养生?
· 祝贺2024河北长城心血管病论坛暨长城心律失常、
· 如何预防高温急性心肌梗死
· 左心耳封堵术
· 乱跳的心脏——房颤朋友必知
· 高血压对血管损害触目惊心
· 祝贺2024河北长城心血管病论坛肥厚型心肌病专场
· 心衰患者如何控制出入量?
· 我院与河北省血液中心签署无偿献血协议,并组织
· 以等级评审为契机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长城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