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治疗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作者:wenan 文章来源:中国心肌病心衰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心衰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度代偿作用。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使血管紧张素II生成减少,从而小动脉扩张,外周阻力下降,后负荷降低;再则醛固酮生成减少,水钠潴留减轻,前负荷降低,心功能得到改善。另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尚有一些非血管紧张素依赖作用:
①影响激肽彩放酶激肽系统,使缓激肽不平升高。缓激肽有扩张血管作用,尤其在肾脏局部作用更明显。
②使前列腺素合成增加,血管扩张,肾功能改善,利尿加强,导致前负荷下降,左室充盈压降低。
③减弱交感神经兴奋,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使血管收缩作用减弱。
④抑制血管加压素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心衰已取得显著效果。常用制剂有:
(1)卡托普利(captopril):又称开搏通、巯甲丙脯酸。口服65%~75%经胃肠道吸收,1小时后血浓度达峰值,血浆半衰期1.9±0.5小时,8小时后血中已检测不出,经肾排泄。应用卡托普利后,近期血流动力学效应:体循环和肺循环阻力下降;肺毛细血管楔压下降;心脏指数、每搏指数均有增加;心肌氧耗减少,改善氧的供需比率。病人气急、乏力等症状减轻,心功能改善I~II级,活动耐力增加,尿量增多,并减少心衰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这可能与纠正低钾及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有关。无期效应:仍维持近期血液动力学方面的改善,心功能更加好转,心胸比例缩小。
(2)依那普利(enalapril):又称乙丙脯氨酸。与卡托普利比较有以下不同点:①起效时间慢,口服后4小时达峰值,半衰期长约33小时,每日服药1~2次即可。②用药后血压下降较明显,应监测血压,而其他副作用较少。
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可与地高辛,利尿剂联合应用。临床用于扩张型心肌病、瓣膜病变和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均有效。与一般血管扩张剂比较有以下优点:
①疗效持久。
②不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③不增强交感神经活性。
④不引起水钠潴留。
⑤改善心肌代谢,并可使肥厚的心肌回缩。
因此,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咨询电话:0311-85839177;微信:19933007320;QQ:1274436468
-
· 立秋时节如何养生?
· 祝贺2024河北长城心血管病论坛暨长城心律失常、
· 如何预防高温急性心肌梗死
· 左心耳封堵术
· 乱跳的心脏——房颤朋友必知
· 高血压对血管损害触目惊心
· 祝贺2024河北长城心血管病论坛肥厚型心肌病专场
· 心衰患者如何控制出入量?
· 我院与河北省血液中心签署无偿献血协议,并组织
· 以等级评审为契机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长城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