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反复发作的克星——再同步化治疗
- 作者:王景峰 文章来源:健康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29
上个世纪,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成为心力衰竭治疗的里程碑,大大改善了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尽管如此,心力衰竭的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其症状反复出现,生活质量严重受限,病死率依然很高。
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已经被证实不仅可改善心衰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而且能降低病死率,逆转心脏的组织损害。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通过植入左、右心室及右心房的电极,按照一定的顺序放电,先刺激运动减慢的部位,从而恢复心脏运动的步调一致,改善心功能。同时,它还可以逆转心脏组织的损害(左室重构),缩小已经扩大的心腔,减少心脏二尖瓣瓣膜的返流(对心功能有影响),使全身神经调节机制恢复正常。
目前,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心衰合并以下5种症状的患者可以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获得更加理想的心衰治疗效果。
1.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2.充分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后,心功能分级仍在Ⅲ级或不必卧床的Ⅳ级。
3.窦性心律。
4.左心室射血分数≤35%。
5.心电图QRS波时限≥120ms。 咨询电话:0311-85839177;微信:19933007320;QQ:1274436468
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已经被证实不仅可改善心衰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而且能降低病死率,逆转心脏的组织损害。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通过植入左、右心室及右心房的电极,按照一定的顺序放电,先刺激运动减慢的部位,从而恢复心脏运动的步调一致,改善心功能。同时,它还可以逆转心脏组织的损害(左室重构),缩小已经扩大的心腔,减少心脏二尖瓣瓣膜的返流(对心功能有影响),使全身神经调节机制恢复正常。
目前,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心衰合并以下5种症状的患者可以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获得更加理想的心衰治疗效果。
1.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2.充分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后,心功能分级仍在Ⅲ级或不必卧床的Ⅳ级。
3.窦性心律。
4.左心室射血分数≤35%。
5.心电图QRS波时限≥120ms。 咨询电话:0311-85839177;微信:19933007320;QQ:1274436468
-
· 立秋时节如何养生?
· 祝贺2024河北长城心血管病论坛暨长城心律失常、
· 如何预防高温急性心肌梗死
· 左心耳封堵术
· 乱跳的心脏——房颤朋友必知
· 高血压对血管损害触目惊心
· 祝贺2024河北长城心血管病论坛肥厚型心肌病专场
· 心衰患者如何控制出入量?
· 我院与河北省血液中心签署无偿献血协议,并组织
· 以等级评审为契机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长城医